首页
关于富达注册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栏目分类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富达注册 > 最新动态 >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_小头_冀芮_主公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_小头_冀芮_主公

发布日期:2025-06-26 08:38    点击次数:99

晋文公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他那宽广胸怀,豁达大度的宽容精神。晋文公即位后,毫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坚决保留了惠公和怀公两代老臣的职位,甚至包括那些曾多次给惠公和怀公出谋划策、意图加害于他的人——如权臣吕甥和冀芮等。他不仅如此宽容,而且愿意给这些曾与他为敌的人以重任,这种气度实在令人敬佩。

吕甥和冀芮,内心充满了对晋文公的恐惧与猜忌,他们深怕日后会因过去的罪行遭到报复。为了保命,他们暗中结盟,策划了一场叛乱。两人虽然势单力薄,但他们还是找到了支持者——那位曾两次试图追杀晋文公的寺人勃鞮。勃鞮与重耳有着深仇,毕竟他差点亲手结束了重耳的生命。若重耳执政,勃鞮必然心生忌惮,害怕遭到追杀。再加上勃鞮武艺高强,胆量过人,若能借其之力,叛乱定能顺利成功。于是,吕甥和冀芮找到了勃鞮,三人迅速达成了共识,打算在一个黑夜里放火焚烧公宫,借此机会除去重耳,另立新君。

然而,勃鞮在回家后仔细思索,越来越感到自己与重耳的恩怨并非不可化解。两次刺杀重耳,他只是被逼无奈,并非出于个人意愿。想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今天的晋国安定,重耳没有追究往事,民众欢欣鼓舞,而勃鞮一再以命令行事,内心也愈加生出悔意。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勃鞮决定投诚,以告知晋文公吕甥和冀芮的阴谋,借此为自己赎罪。

展开剩余75%

勃鞮急匆匆地赶到公宫,要求见晋文公。晋文公听闻后,心中不禁升起厌恶之情,他愤怒地说道:“我差点死在他手中,虽然未追究他的责任,没想到他竟然主动找上门来,真是不知羞耻。”然而,恰逢狐偃在旁,急忙劝道:“主公新登大位,正是修正前嫌,广纳忠言之时,岂能因为过往恩怨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文公听后,觉得有理,随即改变主意,召见了勃鞮。

勃鞮进宫后,立刻将吕甥与冀芮的叛乱计划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文公,并提出了自己的计策:“主公若能与狐国舅微服私访秦国,请秦穆公出兵助阵,平定晋国的内乱。同时,我愿意留在绛城,以便配合诛杀二贼,作为内应。”文公陷入沉思时,狐偃便补充道:“此事紧急,不可拖延,臣愿意随行,国中大事,赵衰必能妥善处理。”文公听后,决定按照狐偃的建议行事,很快便平定了这场内部动乱,晋国的局势开始逐步稳定。

然而,随着政权的逐渐稳固,晋国的社会急需恢复秩序。晋文公根据自己游历各国时的所见所闻,着手从修政安民入手,努力恢复国家的元气。胥臣、魏犨等老臣主张除恶务尽,以防止未来的威胁;而赵衰则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严苛的政治手段会失去民心,主张施行宽容政策,以“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决定实行大赦政策,发布了“改恶从善,既往不咎”的命令。

此举让许多曾与吕甥和冀芮有勾结的党羽心生疑虑,许多老臣也坐卧不安,心中满是忐忑。晋文公察觉到这一点,深感焦虑,心中一度无计可施。一天,正当他准备洗浴时,门卫突然报告说那个曾经在重耳逃亡时劫走过公宫盘缠的小头须来访。文公闻听,气愤不已,认为此人胆大包天,竟敢再来见自己。门卫被命令拒之门外,但小头须反倒不依不饶,笑着说道:“主公正在洗发吗?我知道主公的心意,所以才来此。主公能容勃鞮,怎能拒我呢?我此来并非求宽恕,而是有安国之策,若主公不见我,我便自此远走高飞。”

文公心生疑虑,决定听从小头须的请求,于是命令门卫将他引入宫中。见到文公后,小头须立即叩头谢罪,表示自己劫财之事罪无可赦。文公却温和地笑了笑,宽容地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接着,小头须悄声提出:“主公可知吕、冀党羽的势力如何?”文公回答:“必定有不少。”小头须则说道:“我听说,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很重,但仍在观望。主公若能大度,不计前嫌,举国上下必然信服。”

文公听后,觉得此计确实可行,决定立即依照执行。第二天,他便以巡游为名,安排小头须担任车驾,勃鞮护驾,穿街走巷,前往绛都城外巡视,公开示众。那些原本心存怀疑的人看到这一幕,不禁心生感慨,纷纷意识到,若连曾试图加害重耳的勃鞮与曾劫走公宫财物的小头须都能得到宽容与重用,那么自己之前的小错也不再值得担心。文公的宽广胸怀和宽容手段,渐渐消除了社会的不安,晋国的局势也开始恢复稳定。

晋文公的“德必报,功必赏”这一信念贯穿他的一生。早在公元前637年,当秦军护送重耳回国时,晋文公便展示了他的宽容与感恩之心。重耳刚渡过黄河,狐偃便将祭祀用的玉璧赠予重耳,并表示自己在逃亡途中未能完全履行职责,若因此被重耳追责,他宁愿离去,做一个外臣。重耳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并誓言不论如何也要与狐偃同心协力,感恩不忘。

然而,这一事件也为日后晋文公的决策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教训。晋文公虽然以仁义为本,但在有些情况下却难以避免因感恩而造成的悲剧。

(接下来,接着继续描述晋文公在后来的事件中如何演绎“感恩图报”的情怀,并与他处理政治斗争的智慧相结合,展现晋文公的立国理政与人心管理能力...)

发布于:天津市